2、有效授课——正确定位、关注全体(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形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做到适时的站出来启发引导,也能适时的后退聆听,给学生思维、表达的空间。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水平和互动的方式、成效。把每个学生都看成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了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思维判断,从而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2)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以讲解问题点、核心内容点带动课堂教学,变"灌"为"导",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深挖教材,不单纯的学习文本知识,更注重从文本中提炼情感与品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献你一束花》一课时,从女服务员专程向比赛失败的运动员鲜花这一举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又应如何面对失败?那失败可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引领学生体会到,人的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打倒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充满自信,乐观对待生活的人是很快会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精髓,丰富了教材,拓展了文本,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3)关注全体学生,在问题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上分层处理,难易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教学《信任》一课时,设置问题:桃园内带路的小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们基本上都能从语言文字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再问:你能透过小狗的表现,想象一下小狗的主人是怎样一个人吗?这就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及想象,一部分思考归纳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就需要老师的点拨或同学的启发协助完成。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把他们作为整体,促进其共同发展,使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充分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3、有效学习——分组合作、互补互促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生生互动”,让课堂学习变得更为和谐融洽,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互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教学《微笑》一课时,首先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诗歌内容,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学生们在互相启发的过程中,完善了理解,提高了认识;然后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与老师与同学交流,从而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微笑”的真正含义。有时我们还实行“师生合作”的形式突破重难点,老师完全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在讨论中激发兴趣,建立自信,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感受到思考与分享的乐趣。我们一直这样坚持了下来,课堂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