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查看首页

中英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侧记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1-11-22 15:14: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中英文同课异构”是一个新奇想法,却其来有自。

    课后反思:

    寻找哈姆雷特背后的莎士比亚

    苏云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这与文学作品多元性的审美特性相关,这也与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创造性的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理念相符合。在杭外5月5日的中英文同课异构的活动中,华中师范大学的鲁子问教授却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除了创造“一千个哈姆雷特”,还需要关注那第“一千零一个”,就是创造哈姆雷特的作者莎士比亚的真正想法。

    这次中英文同课异构的活动选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脚》,对这首外国诗歌的解读,历来众口纷纭,莫衷一是,这也给两位老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语文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从意象的隐喻性和象征意义展开讨论,探讨文章的内涵,并结合诗人的另一首诗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比较自然诗的异同和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人生姿态。鲁子问教授的英文课则利用大量的英文资料开展探究式学习方案,让学生从他提供的20项资料中选择一个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并站在作者的角度对美国的文化和诗歌的宗教背景进行解读。两节中英文的同课异构课从不同角度切入,也引发了我们对作者本位还是读者本位的思考。

    “接受理论”的“读者中心说”认为的:作品和读者是互渗互动的关系,作品一旦与读者发生关系,便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的意义,主要是读者赋予的。文学作品的欣赏是一个多元的开放性系统。而阅读本身是一个审美再造过程,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作出具有个性色彩阐释与解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雪夜林边驻脚》这首诗的隐喻和象征带有模糊性、发散性、无穷性的特征。这节语文课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对文本的意蕴展开丰富多元的探究。学生兴致盎然,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对雪夜的树林作出种种不同的解读:如:雪夜的树林是世外桃源、神秘的世界,精神的家园,死亡的世界、审美的诱惑等等,对诗歌的主题理解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欲望和义务的冲突,死亡和生存的徘徊,自然和俗世的抉择,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思考,驻足还是离开的人生姿态的选择等等,不一而足。作者本人隐退了,而诗本身却展开了智慧,像一棵树抓紧了泥土,它抓住了读者作为载体愈发生长得郁郁葱葱。

    鲁教授的英文课则是站在作者的视角,从作者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生平经历等角度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作解读,探讨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内涵。他给学生提供了几份的美国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读书笔记,力求呈现诗歌在其母语国的解读。课堂上,他首先从美国的守信文化阐释“诺言”的含义,从作者弗罗斯特生活地新英格兰地区的宗教文化解读“树林的主人”和“村庄”分别象征上帝和人民,从作者生活的年代福特车的普及解读为什么用“小马”这一意象,从当时美国经济萧条的前兆理解“冰封的湖”的象征义,从作者的家庭情况探讨“安睡”解释为“死亡”的可行性。教师利用其丰富的西方文化积淀,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诗歌的阐释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让我们有所警觉:我们的语文教学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否会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偏离。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一如既往坚持读者作为文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文学文本都是一个多层面结构,文本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需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得以实现,正是读者才让作品获得生命。但作为与中国文学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外国文学,与学生有着时空的双重隔离,学习者与创作者的生命情感、行为模式、思维构架、价值取向都截然不同,所以需要学习者更多观照作者本身,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这样既能正确看待其历史和现实的价值,也能结合自身经验赋予作品新的时代意义。

    附录一:

    鲁子问教授《再别康桥》学习方案

    设计与执教:鲁子问

    一、学习目标

    学生:山西新绛一中高一学生

    教学内容:高中《语文》人教必修1“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以下任务中的一项作为本课时学习目标:

    1、赏析:学习这首诗,掌握这首诗的文学特色,朗诵这首诗。

    2、摹写:学习“再别康桥”的诗歌艺术,掌握“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等诗句的诗歌语言特色,学习创造诗歌。注意:现代汉字使用无规范要求,这些非规范要求不是诗歌语言特色,如“轻轻的、树阴”等。

    3、经济学分析:试分析徐志摩的家境与经济状况,说明经济水平与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关系。

    4、心理学分析:徐志摩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以诗作著名,也以丰富的感情生活著名。试分析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的感情生活,说明感情生活对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的影响。

    5、植物学分析: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描述康河里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基于此,分析康河水质富营养化对水中植物生长的影响。

    6、任选:本课时有以下任选任务可供选择,但只能提供一次展示机会。但若无人选择,教师不进行展示。选择任选任务者,需自己寻找学习资源。

    诗歌鉴赏观:结合本单元所选诗歌、朱光潜的诗歌鉴赏理论和自己的诗歌鉴赏基础,以及中外其他文学批评家、思想家的诗歌鉴赏理论,形成自己的诗歌鉴赏观,向全班陈述。

    美术:画人物,描绘诗人“再别康桥”所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画风景,画出“再别康桥”中的某处景致。

    舞蹈:为“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编舞,并表演。

    音乐:分析“再别康桥”的音乐美,为“再别康桥”配乐或者谱曲。

    地理学:现代诗人中很多来自江浙,如徐志摩、戴望舒,更有整个湖畔诗人群,他们的写作风格比较近似。分析地理环境对江浙诗人的创作风格的影响。

    扩展:从“再别康桥”扩展到更广泛的研究领域:

    对徐志摩文学成就的文学研究;

    对徐志摩感情生活的社会学、心理学研究;

    对徐志摩从学习政治经济学转型为著名诗人对我们的启示的教育学研究;

    对中国现代诗歌艺术成就的文学研究;

    对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研究;

    对经济与文学创作关系的经济学研究;

    对文学作品中的科学问题的科学研究;

    对我国留学归国人员成就的教育学、经济学研究;

    对我国留学史的历史学、教育史学研究;

    其他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十大误区+矫正策略07-31
·先学后教 模块达标09-24
·王蔷教授解析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内容12-17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杜郎口“10+35”教学模式06-08
·教学中的八问09-18
·新一轮课改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09-02
·梅德明教授解读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12-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顺利走过“深水区”01-12
·昌乐二中八环节学习法09-24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06-29
最新文章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5个特征04-13
·【新课标专题】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的“五个一”11-21
·大单元教学——是何?为何?何为?09-09
·高中英语课程具体目标、六要素、三大主题、三十二语08-18
·新课标理念 新课标22条知识清单12-15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设计07-24
·英语课程性质、学科核心素养和具体目标01-24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三大主题语境 01-24
·梅德明教授解读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12-18
·王蔷教授解析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内容12-17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