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进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 活动要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 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
1.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定阶段型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式进行学习;
3. 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学习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