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查看首页

新课程英语教学方法探新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0-07-23 23:29: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国家新颁布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构建学习主体,以能力为本、知识与技能并重和以实践为本、在“用”中学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必须从理论探新、方法探新和手段探新等方面入手,确立综合语言教学观,尝试综合建构教学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2.方法探新——尝试“综合建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交际法在全球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演化成为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强势(strong version)交际观。它坚持要直接通过交际活动习得(acquire)交际能力,完全忽视对语言结构的有意识的学习。W. Littlewood把这个观点叫做“自然学习模式”(Natural Learning Method)。信奉这个模式的人相信,语法知识可以而且必须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自然习得”(pick up);第二个是弱势(weak version)交际观。这个观点把语言结构(语言知识)视为交际教学法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认为必须注重目标语的语法规则才能在交际中更好更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这是交际法在世界范围的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观点。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课程英语交际教学法应当属于弱势交际观的范畴。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非母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这样一门外语,脱离对有关的语言形式、语法知识的掌握,要学好这门外语是不可能的(胡鉴明,2002)。我们应该以《标准》中体现的英语教学新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的传统和现实问题,吸取众多教学法之长,以“弱势交际观”为基础,将交际教学法加以改造,创造性地运用于新课程英语教学之中,实现我国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突破与创新。笔者将这种经过改造后的交际法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建构教学法”。
   
    下面,笔者就从课堂教学目的、主要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学习的焦点以及教学步骤等几个方面谈谈“综合建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课堂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既包括合乎语法规范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包括“听、说、读、写”等所有交际技能和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不能分离。从一开始就要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在交际活动中学语言,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操练形式,在实际运用中引导学生体验、观察、思考和归纳英语知识及其运用的规律,在与多样化情境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自我建构。
   
    ——主要教学活动的设计:Littlewood在他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一书里,将交际法教学活动的设计分为两类四项,即:交际前活动(Pre-communicative Activities)——语言结构性活动(Structural Activities)和准交际性的活动(Qasi-Communicative Activities),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功能性交际活动(Functional Communicative)和社会交际性活动(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ies)。“综合建构教学法”的课堂活动设计可以借鉴Littlewood 的分类,并在实际操作中考虑我国英语教学的传统特色和实情,吸取各种教学法的课堂活动设计之长,形成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组合。例如:
   
    结构性的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和结构,可以借鉴听说法中句型操练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借鉴直接法的优点,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学习和掌握语法。对于年龄较低的初学者也可以采用全身反应法中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出动作反应的方式教授词汇和语音,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句型操练要尽可能在有意义的情景中进行,语法归纳应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独立思考后自行得出结论。
   
    准交际性的活动是为真实交际做准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有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对话表演、问答式句型操练等,目的是对英语中的句型和结构进行强化性训练,为交际活动作好准备。准交际活动的设计可以学习情景教学法的优点,充分利用录音机、幻灯、投影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尽可能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语言,充满快乐地投入操练。
   
    功能性交际活动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语言的功能去获取信息或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也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可以采用竞猜、游戏、现场采访、调查、收集图文资料、阅读、口笔头交流信息、做事情等“任务型”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教会学生利用语言获取信息的策略,培养学生利用语言做事和进行口笔头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能力。社会交际性活动则是利用语言的交际功能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具体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互助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以及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和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要尽量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在未经排练的语境中(in an unrehearsed context)创造性地使用所学语言(D. Brown, 1987)。另外,交际活动的设计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以大大增加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
   
    从结构性的活动到准交际活动、从功能性交际活动到社会交际性活动的整个过程不能公式化、机械化,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与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处理。比如,水平较低的班级结构性活动要做得更充分一些;在学生性格内向、教师语言能力相对较低的农村中学,应特别注意精心设计好准交际性活动,使其能逐渐过渡到真实的交际活动;在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学校,从一开始就应该以真实的交际活动为中心,综合交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他是组织者,设计和安排全部的教学活动;是顾问,回答和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帮助者,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分析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援助,尽可能多的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是指导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是启发者,启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自觉归纳;是交际者,平等参与学生们的交际活动,不时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际;是促进者(facilitator),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尝试,并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设法创造条件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容易和有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处于中心地位。教师的工作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学生始终以交际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他们在交际中学习交际,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中提高语言技能,在与同伴的语言互动中掌握英语交际的策略,在与同学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学习的焦点:组织和安排教学顺序的主要框架是功能,而不是形式,形式是通过功能来学习到的;在交际活动中,语言的准确性是被放在第二位的,意义和流畅性比准确性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用英语进行交际,至于在交际过程中不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只要不影响功能的实现和意义的表达,教师就不应该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训练时,要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注重意义的练习。
   
    ——教学步骤:笔者主张采用英国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 哈默(Jeremy Harmar)提出的“三要素(ESA)”循环组合课堂教学步骤。杰里米. 哈默在他的《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运用(Activate),并介绍了有三个基本要素的顺序变换和循环组合而设计的三种不同的模式,即:直线型(Straight Arrows sequence),反弹型(Boomerang sequence)和杂拼型(Patchwork sequence)。
   
    投入就是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如游戏、音乐、讨论、问题情境等引起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就是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运用就是指通过练习和课堂活动,使学生自由地、实际地运用语言,典型的活动有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完成任务等。杰里米. 哈默认为,无论什么教学内容,教学中都应有投入、学习、运用三要素,但它们的先后顺序可以灵活掌握。直线型模式是教师首先激发学生兴趣,将其引入接受状态,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学习有关内容,最后组织课堂活动,创造运用所学内容的机会。反弹型模式是教师先进行引入,例如,激发学生对找工作面试的兴趣,让他们思考面试中会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事项等,接着直接进入运用阶段,让学生进行面试练习,然后教师就活动中出现的语言错误和遇到的表达困难等进行讲解,最后,再一次进行角色练习。杂拼型模式则更为灵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等将三要素交叉循环地运用到教学之中。
   
    “三要素”循环组合教学步骤有四大优点:一是简便、灵活、操作性强,二是交叉组合的形式多样,给教师留下了更多创造的空间,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可创造多输入、多接触和多练习的机会,四是容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多投入,实现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笔者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结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创造(Production)要素,形成了“四要素”教学步骤组合,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广东高考阅读理解题答案与干扰项关系的分析10-17
·立足课本,培养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10-10
·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12-23
·营造教师团队精神的“三个着力点”05-23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08-16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09-26
·由2010年高考英语谈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04-13
·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贯彻新课程理念12-31
·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10-15
·教师团队精神培育策略研究05-23
最新文章
·论文研读 | 人教版高中英语项目板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01-24
·如何确保完形填空原创试题的效度11-07
·大单元探究: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7-26
·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高中集体备课的实施路径07-19
·良好师生关系限度及生成机制07-19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09-27
·翻译技巧 |10大英汉差异09-25
·“双减”下,英语写作作业分层设计怎么做?08-15
·英汉语形合和意合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2-15
·上海浦东新区中学英语作业布置状况调查及对策02-16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