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自我维护


来源:高中英语教学交流
发布时间:2012-04-09 08:51: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对教育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判断,能接受教育事业的各种新事物,能适应教育变革、发展的要求,并能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


  
  附2: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使用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调节身心
  
  1、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像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是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
  
  放松疗法是基于下述理论假设:即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驰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上“张惶失措”,连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变得紧张僵硬,即所谓心惊肉跳、呆若木鸡;而当紧张的情绪松弛后,僵硬肌肉还不能松弛下来,即可通过按摹、沐浴、睡眠等方式让其松弛。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一个人,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
  
  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松弛疗法或放松训练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副交感支配可阻断交感支配。
  
  能使人引起放松反应的方法在古代即已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宗教中,如基督教、犹太教、东方的神宗、瑜珈、印度教、道教、神道教等均有放松训练的成分。但现代放松训练的实际应用则应首推雅可布松(Jacobson,E.)的先驱著作《渐进性放松》。他认为焦虑能因直接降低肌肉的紧张而消除。他的放松训练程序基本上是使各肌肉群紧张与放松,使学会区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感受,被称之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这种训练涉及60组不同的肌肉。
  
  近年来放松训练发展了五大类型:(1) 渐进性肌肉放松;(2)自生训练; (3)自我催眠;(4)静默;(5)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但几乎在所有的放松技术中都存在的以下四个基本成分:
  
  (1)精神专一:要求自己集中注意于身体感觉、思想或想象。默默地或出声地重复一个音、词、句子或想象,以促进逻辑的继发性过程性思维转变为较少现实依据的原发性过程性思维;
  
  (2)被动态度: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心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力于精神专一;
  
  (3)减低肌肉能力:处于一种安适的姿势,减低肌肉紧张;
  
  (4)安静的环境:闭目以减少外来的分心,宁静的环境可减少外来感觉的传入。
  
  实际上还有一个,就是需要有规律地进行训练。 方法简单而易学:
  
  (1)安静舒适的姿势。
  
  (2)闭目养神。
  
  (3)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渐进行到面部,完全放松。
  
  (4)用鼻呼吸,使能意识到自己的呼吸。当呼气时默诵“一”……,吸气时默诵“二”……
  
  (5)持续四分钟,可以睁开眼睛核对时间,但不能用定时器。结束时首先闭眼而后睁开眼睛,安静地坐几分钟。
  
  (6)不要担心是否能成功地达到深度的松弛,维持被动姿势。让松弛按自己的步调出现。当分心的思想出现时不要理睬它,并继续背诵“一”.随后松弛反应将不费力地来到。
  
  进行这种技术每天1-2次,不要在饭后两小时内进行,因消化过程可能干扰预期引起的变化。放松训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消除教师工作后的紧张,学生的紧张,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对各种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与神经症也有一定疗效。
  
  2、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Elli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理论及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艾里斯认为,不合逻辑的、不合理的信念是一个人产生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对它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不能快乐、满足地生活。
  
  ABC人格理论是艾里斯合理情绪疗法理论的精华所在,它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也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何为ABC?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
  
  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
  
  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人们面对外界发生的负性事件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认为罪魁祸首是外界的负性事件A.但是艾里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
  
  其操作模式如下。
  
  (1)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A),例如当众讲话、考试、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2)分析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B),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C)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异常的紧张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
  
  (3)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D),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 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
  
  (4)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紧张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的紧张情绪的困扰。

相关文章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自我维护04-09
·高考励志 | 安静努力,不必声张——致人生高考路上的你!08-04
·高三复习备考阶段,这5种心理效应很有帮助!04-22
·考生勿忽视09-10
·微课堂 高三后期以最佳心态应对考试04-30
·高考前两周巅峰状态调整攻略05-27
·不同层次的学生考后如何调好自己的心态11-04
·考前考中八个“怎么办”06-03
·考前心理辅导 | 考试焦虑怎么破?家长如何帮孩子找回状态!05-22
·高考减压音乐04-25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