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行我课改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7-02-27 16:58: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领导或者专家以前提倡素质教育,现在提倡核心素养。你支持还是反对?按照你的目标权衡一下,它是否妨碍了你教书育人?如果没妨碍,你就不必反对。如果还有利,你就应该支持,更应该充分利用来为教书育人的目标服务。

我思我行我课改:李尚志

关于课改,我觉得不在于它讲了什么具体内容,甚至也不在于它要达到什么目标,而在于它往哪个方向前进。

自从我在本世纪初被湘教社拉去写教材,就被拉下水搞课改了。甚至还更早,被拉去审查教材,就下水了。

记得当初我打电话请一位朋友参加湘教写作。他说“现在争论得这么厉害,我们何必进去趟浑水。”我讲了一句话:“与其在外面争论,不如进去做一个具体东西出来。”就把他说服了。如果我们争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争论杜郎口还是衡水,永远也争不出一个结果。就像打乒乓球争横拍还是直拍,横拍占了上风,但刘国梁用直拍还是拿了一大堆冠军。又如足球争进攻还是防守,但荷兰的进攻和意大利的防守都拿了冠军。拿冠军才是硬道理。

上一次课改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它提了什么理念,而在于它的设计思想就是:由一批专家制定出课标,就像法律一样,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推行,让教材作者依法写作,写出教材。而且不准反对。这注定了不能成功。就好比叫裁判去当教练指挥踢球不能成功。裁判只能管你怎样不犯规,不能管你怎样踢出好球。课标只能指方向,防犯规,不能规定你怎么写教材。审查教材的专家也不能要求你怎样写,只能鉴别怎样的教材是不犯规而且精彩。如果叫我去制定课标,我也不能规定出一套好课标让作者照此办理就能写出好教材。一是因为我在制定课标时不可能想得很具体,写教材时却必须想得具体;二是即使我在制定课标时想得很具体很合理,教材作者却可能有与我不同的具体方案仍然合理甚至更合理。就好比球场上你在球门左边射门进球了,别人也可以从右边射门进球,你不能宣布他进球无效。

因此,制定课标的应该无为而治,不要规定得太具体。即使有具体方案也只能是建议而不是法律。反过来,你们既不要指望专家做出一个“好”课标让你照章执行,也不要指责他制定的课标不好。只要你想出的好主意不会被课标禁止,就是好课标。

条条道路通罗马。课标不能给你规定从哪条道路去罗马,只要求你到的是罗马。罗马是什么?就是学生要懂得该懂的东西。不仅要学懂书上写了的知识,还要有能力去扩展知识,并且有能力用老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包括应付考题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样的能力就是现在的课标说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你用2016年的高考题训练了学生,他们全会了,可是遇到2017年的高考题还是不会做,这就叫应试教育。如果训练的2016年的高考题,学生一拿到20172018年的高考题,觉得与2016年是换汤不换药,这就是核心素养之一。如果觉得20172016高考题完全不同,无从下手,这就是缺乏核心素养。

数学通报向我约稿,我准备写系列文章论核心素养。第一论讲“核心素养怎样考”。不是脱离数学另外出题来论述核心素养,变成文科考试。我统统都是数学题,大部分是中学老师没训练过的,所谓“超纲”的。如果“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全都不会做,我的题就失败了。我在其中某些题后面加一句提示。有的学生“凡是老师没训练过的就不会”,就被淘汰。还有的一看提示就醒悟过来怎么做了,这就是核心素养起作用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遇到没教过的问题,会用已教过的知识来对付。俗话叫“照葫芦画瓢”。教过葫芦没教过瓢,照着葫芦也能画瓢。差一点的,依样画葫芦,也不错。最糟糕的是:学了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求根公式, 遇到by^2+cy+a=0就说超纲了。学了三角函数的定义 sinA=y/r, cosA=x/r。已知r,A求(x,y)就不会了,说这是极坐标,超纲了。极,,标这三个字只在语文课学过,数学课没学过,不能跨界。就不知道利用小学算术的“被除数=除数x商”这个旧知识得到x=rcosAy=rsinA。这就是缺乏核心素养的典型案例。

数学教育还需要培养的一个核心素养是:目标清楚。课堂上叫做审题,知道该干什么。

比如考试题是解方程,就要去寻找方程的解,要写清楚我找的解是哪些,还要论证为什么你找的是解,而且是全部解。

有人会说你这不是数学素质,其他课程也要培养这种素质。我觉得,叫不叫数学素养没那么重要,只要它能正确知道你的行动就行。不把它叫做数学素质,叫别的名字也可以。这个素养虽然不是数学特有的,但与数学关系密切:1.数学需要这种素养;2.数学可以对培养这种素养作出重要贡献。

既然如此,我们作为一个教师,也应该目标清楚,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这个目标一辈子不变,不管风吹雨打都要清楚。还要善于利用风和雨来帮助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另一项核心素养。

领导或者专家以前提倡素质教育,现在提倡核心素养。你支持还是反对?按照你的目标权衡一下,它是否妨碍了你教书育人?如果没妨碍,你就不必反对。如果还有利,你就应该支持,更应该充分利用来为教书育人的目标服务。

这次的课标组有一个最大优点:数学家主持。与他们讨论或者争论问题,最终的裁决标准不是“教育理论”,而是数学公理。这就有理可讲。

其实,我觉得所有的教育理论都应该服从一个最高公理:不能一刀切。教育的对象是大活人,没有一种做法能够千篇一律强制执行。当然也不是千篇千律,比如可以千篇五律或者三律,但绝不能一律。

数学家主持课标制定,阐述核心素养,有一个优点是:主持制定的东西有包容性,我觉得这是教育的基本常识。我看了他们制定的核心素养。我不是去推敲他每一个词是否完全妥当,而是看它会不会捆住我的手脚。我发现不会捆手脚,反而可以让我大展拳脚。有人说,专家们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什么叫核心素养,就拿来指挥我们。确实如此,专家们只是对核心素养做了一个总的描述,具体怎么落实,球都踢给了教材的编者和上课的教师。他只是给了核心素养这个空篮子,让我们自己去装菜,肉蛋蔬菜都自己装,有营养没营养,有毒没毒,自己负责。如果专家给你规定好了,就好比篮子里都装满了,你自己没有自主权,也没有责任。蔬菜有农药你也怪他,鸡蛋增加了胆固醇也怪他。他不装,给你空篮子,这是专家核心素养高的表现。你自己把篮子装得好不好,是你核心素养高不高的表现。给你自主权,给你机会去表现,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我觉得,一条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就是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利用这个问题的解法解决另外的问题的能力。由一个具体问题的解法总结出一大批同类问题的共同解法,这叫做抽象。有人说不应该叫抽象,应该叫数学化。数学化也是抽象,无非是在数学范围内的抽象。不管你叫什么名字,甚至学生可以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要他培养其这个能力,能够有利于解决问题就行了。用来解决数学问题就叫数学化,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就叫别的化,或者就叫抽象。更提高一点水平,就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利用旧知识生长新知识。

很多教材都把习题按难度不同分为A,B,C等级。张景中与我主编的湘教版把这三个等级叫做“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上下而求索”,不仅是不同难度,也是对核心素养的不同要求。“学而时习之”是掌握基本知识。“温故知新”是照葫芦画瓢。这两条是孔夫子的教导。第三条叫什么?我发现不能再指望孔夫子了,屈原才能更上一层楼,就想到屈原的“上下而求索”。

以上是对核心素养的初步看法,更全面的意见再整理成另外的文章。

其实老师关心的不是去区别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而是应该关心这个素养该不该培养,怎样培养。只要你是一个老师,教学生的时候不是把学生当优盘往里面灌资料,而是让你灌进去的东西还能流出来产生点效益,甚至灌进去的东西还能长大一点,就是早就在培养核心素养了,也是早就在进行素质教育了。绝不需要等着专家命名和“建构”好了才有核心素养。

正如人类命名了太阳和九大行星,后来又改为八大行星,但太阳和行星早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在那里运转了。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第一个核心素养就是:知道太阳不是人类创造的,行星也不是人类创造的,核心素养也不是专家建构的,核心素养的元年不是2016或者2015,而是从人类有思想开始就有了。人类的任务只是去发现已经存在的规律,用来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宣布这个或者那个规律是自己创造的。老子说“有生于无”,你的行动、学生考试答出题了,高考得了分了,考上名牌大学了,再进一步,成了科学家了工程师了为人类作出贡献了,这就是“有”。人不能一生下来就去参加高考,就去作出贡献,因此要受教育,要学走路吃饭思考讲话答题,等等,高考时不考走路吃饭,也不要你叙述小学中学怎么学习的,对于高考来说,你以前的一切都不算分,只有答题才算分。以前的一切都是无。但如果没有以前的一切,你能做出高考题吗?以前的一切培养了你做高考题的能力,这就是素养。你热衷于区分哪是学科素养哪是核心素养,就好比在吃饭时区分哪一口饭是为解数学题服务的,哪一口饭是为答语文题而吃的,哪一口饭最后被排泄掉了,既没有用于数学也没有用于语文,小编会出来说“99%的人都吃错了”。也许营养学家可以研究数学和语文哪个用左脑哪个用右脑,吃什么东西补左脑什么东西补右脑,因此可以告诉你考语文之前吃什么,考数学之前吃什么。但我们不是营养学家,只是芸芸众生,傻乎乎的什么都吃,吃下去的东西99%都排泄掉了,不也活得好好的,考得好好的,教得好好的吗?只要你以前教书的效果很好,就一定是培养了核心素养,超前于专家宣传核心素养的2015或者2014年。就好比地球绕太阳转超前于哥白尼和伽里略,也超前于人类的产生。

哥白尼的作用是让人们认识到这个真理并用来造福于人类。哪怕哥白尼的动机不是要造福于人类,纯粹是个人兴趣,人类照样可以用他发现的真理来造福。正如中国发明火药本来的目的是造长生不老药,后来用来造鞭炮驱鬼制造雾霾,但最后的主要用途却变成造武器了。

同样的道理,既然很多老师早就在培养核心素养,何必再提出一个核心素养来炒作呢?虽然以前你也在培养核心素养,那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现在专家提出来,让你可以更自觉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就好比你已经会通过配方法解每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专家总结出个求根公式到处套用。也许有的专家还不满足,还要去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不应该叫a,b,c而应该叫a2,a1,a0。他们可以讨论,你不需要参加讨论,你只管用来解方程就行了。同样地,一线老师对于核心素养不必太在乎各个专家的不同提法,也不应等他们“建构”好了再去用,你只要觉得哪一条素养是值得培养的,就努力去培养。也不必管核心素养是三条还是四条。哪怕它是一万条,你先培养其中一条两条,就是功劳。你是教数学的,哪怕有位专家说那个不是数学素养,你也培养,只要培养出来对数学有好处就OK。比如吃饭也不是数学素养,但如果数学家都不吃饭,饿晕了也做不出3+2

春晚有个节目,老太婆接到诈骗电话要往骗子账户转钱。一位彭宇式的活雷锋来制止,老太婆反而不相信他。春晚就上了一课:应不应该相信雷锋?雷锋怎样让别人相信?最后的结论是:不要看脸,而要看心。赢得掌声雷动。春晚节目看着玩,“看心”这句豪言壮语听起来很精彩。但是,如果你看了春晚节目之后真的遇到有人打电话让你转钱,真的遇到雷锋来劝阻,你怎么办?怎么“看心”?即使把心挖出来,或者照X光,也无法区别谁是骗子谁是雷锋。反过来,如果你是那位被冤枉的彭宇和雷锋,怎么证明自己的清白?就说“请相信我。”或者说“我用我的良心担保。”如果你真有良心,就应该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假如他这次相信了你,下一次遇到真的骗子说同样的话或者更精彩的话,也会相信,就会上当,你这次让他相信你就是害了她。你的责任不但是让她这次不受骗,而且让她以后也不受骗,也就是要培养她防骗的核心素养。不用教她怎样识别脸,更不用教她识别心,这两样都是无法识别的,后者尤其无法识别,老祖宗早就说过“知人知面不知心”,现在这句话是否已经过时,现在的人的心是否比古代更坦诚,更容易识别,大家都知道,可是大家都鼓掌,因为大家都习惯于对假话鼓掌。怎么识别:只要你到银行或者车站或者在车上,警察和广播天天在教:不要相信陌生人。如果你是雷锋,就应该告诉老太婆:“不要相信叫转钱的电话,也不要相信陌生人,所以也不要相信我,只相信银行柜台里面的工作人员,到柜台去问他们。”警察天天苦口婆心宣传,很多人还是不听不信,中央电视台却只顾节目效果不顾社会效果,做出节目来抵消警察的工作,良心底线都没有了。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教你怎么防骗,也不是为了批判央视。而是提醒一下:当你鼓掌赞赏一句精彩的话的时候,还要想一下这句话怎么操作。如果无法操作,就只能停留在鼓掌阶段,鼓完就完了。对于讨论核心素养的文章也一样,要区别一下哪些文章仅供鼓掌或争论,哪些是可以作为行动的参考,哪怕只参考一句,这一句就可以顶一万句,因为你可以行动一万次。


相关文章
·浙江省高中英语阅读教研现场会纪要10-21
·让你变身魅力教师的12个教学细节,你能做到吗?02-15
·误解“无压力学习”可怕的后果: 没有规则和思考力的下一代07-15
·重视英语作业批语07-18
·听评课的4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11-01
·为什么有“教不会”的学生?04-17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范文07-10
·高效课堂模式中“先学后教”的误区12-16
·原点教学:把英语当成语言来教03-21
·老师,你的教学语言规范吗?02-19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