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相对于你的成绩,我更在乎你的努力!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3-12-20 12:00:00
查看次数:
本文是《北京四中一位优秀家长的发言》和大家分享。也许从这位家长的发言稿中我们能够窥见北京四中家长都有着怎样的教育理念以及北京四中连年取得好成绩、培养无数优秀学生的秘密。
北京四中一位优秀家长的发言
首先非常感谢X老师和各位家长给我这个机会,能把我平时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聊聊。大概要耽误大家10分钟时间。我尽量快点讲。
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此我本人并没有创新性的想法或做法。我的想法和做法其实也是通过向老师们、向其他家长们交流学习,以及自己读书感悟自身经历感悟得来。
我主要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二是学习方面的具体辅导方法。
第一方面:关于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我认为这方面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尊重;二、规则”。
尊重,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而绝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不能“父为子纲”)。这一点,我比较赞成西方人的观点,家长和孩子都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我跟孩子在一般事情上都是用平等的姿态和口吻来对话,不居高临下。这样孩子才能把家长当成朋友推心置腹谈话。孩子很小的时候,个子矮,我一般是蹲下来、或者我俩一起坐着谈话,让他感觉不到压迫感。平时家里的大事小事,我们也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当然决定权还在我们。再比如这次发言,我也是跟孩子商量了的,涉及他的例子,要经过他同意。这次开家长会,他要求我穿上体面的衣服,我平时穿衣不太讲究;我今天这身行头,就是我最好的了,是经过我孩子和爱人审查通过了的。
孩子在感觉到被尊重的同时,我想也会产生责任感。责任感很重要,会使孩子思考问题和做事更慎重,对自己、对别人都更有责任心。
包办不是尊重,比如你不让他做家务,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劳动和成长的权力,是不尊重他的独立人格。每次吃饭,我不是让他吃现成,一定让他做点什么,比如择菜,比如摆上碗筷。
举例:一个风景区,一个孩子刚够全价票,家长狠狠骂到:“光长个子不长脑子,让你低头不知道低头。”另一个孩子同样的情况,家长买完票,拍拍孩子,笑着说“长大了”。
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农村孩子,16-17岁的样子,辍学了,在家天天跟同龄人闲逛,觉得自己年龄不小了,但在家里又从没有做过主,又不像个大人。一天村里来了个走街串巷收鸡的。这个孩子在伙伴们的半怂恿、半捉弄下,就想做一回主,说:“我家这几只鸡,两块钱一只卖给你,我作主了”。说这话的时候很有几分豪气。买鸡人当然沾了大便宜,开始捉鸡,这时孩子的父母回来了。母亲当时就说“孩子的话,不能算”。买鸡人也自知理亏,准备走人。孩子也没了刚才的豪气。这时父亲说话了:“你是个大人了,说了要算数。2块一只,卖了”。
从此这孩子真的像个大人了,说话做事非常稳重。
规则,就是让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上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包括各种成文的规则或不成文的规矩。遵守规则不仅仅是约束他们,也是保护他们。孩子心智毕竟还不成熟,判断力不够,自控力差。家长是监护人,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孩子,约束孩子的行为。在这方面,家长和孩子就是不平等的,是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关系。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既方便所有人,也保护自己。再比如乘坐扶式电梯时靠右站、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给别人造成麻烦。这些基本的规则和文明礼仪,我都及时规范他。
比如孩子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学了一些脏话和骂人的话,我们坚决制止。
我想起一部电影:一家三代团聚在饭桌前,孩子要看电视,父母按老规矩不让看。老人就说:大家都是平等的,你做父亲的不能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权力。这时父亲坚决关掉了电视,并说:“这时候不要跟我讲平等。我知道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位父亲也许态度生硬的了些。但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保护孩子身体健康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更重要。
另外我想说几点:关于日常行为教育,我觉得男、女家长应该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现在好像在教育方面女家长管的多些,比如开家长会的大部分是女家长。男、女家长的教育风格不一样,父母共同教育能使得孩子的性格更完善一些。有一位同事跟我说:“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还管教育孩子这种小事?”我说:我认为在家庭里再没有比教育孩子更大的事情了,和教育孩子比起来,房子、车子都是小事。我没有车子。
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独立待人接物和学习礼仪规范的的机会。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尽量让他独立去做、去和人打交道。在这方面,尽量不批评,适当引导,顺其自然。孩子在待人接物上可能会有欠妥的地方,但相信孩子会逐步提高的。我在这方面就是个反面例子,我在家里排行最小,父母总觉得我办事不如我哥,老让我哥去办事。所以我现在很多方面就不如我哥,除了学习成绩比他们好。
- 相关文章
- ·成就孩子大学梦,孩子要“三心”家长别“二意”11-06·李开复致中国家长的信: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12-19·必须跟青春期孩子谈的 10个问题04-28·孩子学做家务年龄表来了07-12·这份暑假学习计划表,家长都在打印,快收藏!07-09·高考填报志愿家长和考生容易陷入的四大误区04-19·做孩子的阅读导师,不让他们输在终点线上01-23·家长会发言:三个问题,四条建议和五个层次09-21·严重影响成绩提升的十一种错误学习法05-23·掌握五大环节让你对孩子了如指掌08-25
- 最新文章
- ·唤醒一个孩子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家长必10-16·孩子到底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学习的重要、父母的不易10-15·要想成绩好,一定要做到这件事11-28·学期过半!这封信刷屏了,值得家长好好读一读11-22·致家长:教育路上,再好的老师,也比不过家长的言传11-21·一对母子的经典对话,值得流传五十年 | 伴读11-20·放下这个执念,你会把孩子培养得很好09-13·比学渣更让人操心的,叫学酥08-04·暑假家长如何更科学地陪伴和教育孩子?07-21·这份暑假学习计划表,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在打印,快收07-11
- 阅读排行
- ·家长老师要知道,各年级孩子培养有侧重点06-16·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09-30·教育部32个育儿案例,每一个都值得你细读!07-12·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高中生活08-06·高考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05-28·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家教智慧05-12·成功家教中不能忽视的十七个重点03-20·李开复致中国家长的信: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12-19·一个后进生家长的发言,引发无数父母深思!09-27·孩子,相对于你的成绩,我更在乎你的努力!12-20
点击这里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