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教不管用时,我们该如何跟学生沟通? 


来源:班主任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6-10-05 22:17: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沟通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会形成一种教育力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现代班主任的基本功之一。

孙有福 

顾明远先生曾说:“教育是理解,是信任,要沟通,在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可见,沟通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会形成一种教育力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现代班主任的基本功之一。

主观性:说教之根与对话之障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的想法都是主观的。但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只有做到相对客观的对话,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沟通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所谓“相对客观”,是指班主任的谈话在内容或者形式上都尽量靠近和符合孩子的需求、想法和感受等,这是由教育的科学性原则所决定的。

有这样一则笑话:小兔钓鱼,每每坚持到底总是一无所获,连续三天都如此。第四天小兔去钓鱼时,一只鱼蹦出水面对着小兔咆哮:“你再用胡萝卜当饵,老子抽死你!”用胡萝卜做饵是小兔的主观性,它使小兔钓鱼连遭失败。

教育过程中也常见这样的例子:

一个小男孩有天放学后,问他妈妈:“妈妈,我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感觉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又觉得应该趁这个机会教育孩子,于是以猫狗为例,讲了生殖过程。孩子听完后,一头雾水地说:“怎么会这样呢?我们班小王说他是从山西来的。”

这就是妈妈的主观性,它使妈妈的讲解与儿子的疑问“驴唇不对马嘴”。

在一幼儿大班,丹丹端好凳子准备上课,突然又想去厕所。等她从厕所回来后发现凳子被佳佳坐着。丹丹让佳佳起来,佳佳说自己看见凳子没人坐就坐了,丹丹生气了,她们还为这事争吵起来。带班老师看见了,对丹丹说:“这是小事,既然佳佳已经坐了,你再去端一张也没什么关系。”

把这件事情看作小事,这是老师的主观性,它给丹丹带来了伤害。

有个女孩去求助班主任该如何处理一个男孩经常欺负她的事。班主任给女孩指引了三个方法:第一是这个男孩品行不端缺乏教养,不要理会是上策;第二是她本身可能有问题才引来男孩的欺负,需要自我反思和改进;第三是这个男孩可能喜欢上她了,而且正在自我折磨中,也不需理会。

以上例子中出现了家长、幼儿园教师、班主任与小男孩、丹丹、女孩沟通不畅的状况,其根源就是在沟通中作为成人的家长、教师没有做到相对客观的与孩子对话,而是过于主观的判断和建议。可见,突破教师的个人主观性,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判断和处理问题,能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真实问题,也有利于改变教师惯于说教的心理定势。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涂尔干(Emile Durkheim)说:“教育是一种理智的影响。”我把这里的“理智”理解为客观,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与需求来认识和处理问题。阿坦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曾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这是对现代班主任沟通能力的挑战,也是要求。

尊重:放下主观性之法

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倾听的前提是善意的立场和沉着的宽容。沟通在类型上依渠道有单向、双向与多向之分,依方式有言语和非言语之分,依对象数量有一对一和一对多、多对多之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沟通方式,都需要以尊重、理解、倾听、善意和宽容等为基本态度,它们是营造良好沟通氛围的基本要素。

上述故事中,小男孩的妈妈若能放下对孩子问题的主观判断,以尊重的心态去积极聆听:“怎么今天想到问妈妈这个问题了呢?”孩子一定会畅快地说:“我们班有个同学说他是从山西来的。”如此一来,妈妈便明白了孩子发问的真实意图,基于此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丹丹的老师若能放下“这是小事,没有关系”的主观判断,以善意去探寻“丹丹,佳佳已经坐了,谦让一下可以吗?”这是尊重孩子、暗示孩子学会谦让,美好的品德需要在这样的机会中自然生成,而来不得半点的强制和灌输。

有人说:“班主任谈话的态度影响学生对他的评价。”“班主任开始谈话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我把这里的“态度”和“方式”也理解为在沟通时能否表现出尊重、倾听、善意和宽容。说话的语气和内容是一样重要的,厌恶的口气、暗含着“故伎重演”“榆木疙瘩”等负面信息的态度,无论其沟通的技巧多么到位结果都是伤害性的。

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Max Van Manen)指出:“教育学总是深深地凝结在大人和孩子关系的本质当中。”我把范梅南所说的“关系的本质”理解为是一种能够放下主观性、以善意和宽容为基本心态、以尊重和倾听为基本方式而与学生相处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映射着隐藏在我们班主任人格与心灵深处的真善美。

沟通:从“说教”走向“对话”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教”是“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之意。正如本文中的例子,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我们也不乏看到班主任跟学生谈话,学生基本上没有多少发言的余地,班主任以教育者的姿态进行直来直去的训导: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应当这样,不能那样;必须这样,否则如何等,这些都是说教的表现。

我不盲目反对教师把“说教”当做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我对其教育功效的发挥持谨慎态度。说教在两种情况下容易见效,一种是说教的内容被赋予某种高尚的信念和价值时,另一种是在已经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时。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一般都不太喜欢“被说教”,其功效自然也是有限的,往往达不到班主任期望的水平和效果,“教师说得越多,学生听得越少”就是明证。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教授指出:“成功的教育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目前,影响教师与学生沟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恐怕就是教师的惯于“说教”。因此,在教学的本质被理解为“对话”的今天,班主任在工作中也应给予“对话”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我的思考之一,就是还沟通“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本质,赋予沟通以“对话教育”的高度和深度。提倡班主任进行“对话式沟通”,要明白沟通的效果不只是“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肢体语言”,还是“30%的说教+70%的对话”。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认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的话语”。可见,对话应该是心灵互融的过程。于班主任而言,所谓“开放心灵”就是善于站在学生一边来认识和思考,善于叩问和聆听学生的世界;同时,也善于接纳和容纳孩子的世界并以开诚布公的心态来交流。

对话: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话的前提是真诚和真实,是心灵之间的敞开与互融。对话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一种交往方式,它除了信息交流与传递外,还具有教育和启示学生潜力和诚信精神等诸多品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存在于班主任接纳学生的世界,并走进其心灵进行鼓舞和暗示的教育方法中。我们把这种教育方法称之为“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倾听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归纳他们的观点;表达教师的感受和需求;邀请学生和教师一起想办法;写下所有想法,但不做评价;共同决定这些意见是去掉还是保留,并商定如何付诸行动。

心理辅导中有“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原理。上述步骤中的前三步是“先处理心情”,教师要做到先倾听后表达。只有班主任接纳学生,学生才能学会聆听和接纳班主任。班主任表达的意义不在于给学生方法,而只是作为一种交流和暗示,要简洁,切忌啰嗦、解释和灌输。后三步是“再处理事情”,是教育过程。当班主任邀请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商定选择后去执行时,就向他们传送了“我信任你”“我相信你有能力”“我重视你的参与”等信息。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引和鼓舞下获得独立和成长的过程。

教育生活中,无论教师多么尽心,学生的问题总会接踵而至。所以,我们愉快地欢迎学生遇到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理解为他们弥足珍贵的成长机会。按照“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帮助他们选择和执行处理问题的办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去面对和解决,我们就给了他们享用终身的能力和品质。

本文案例中的班主任,若能放下对男孩“胡乱推理”的主观猜测,耐心询问女孩是如何被欺负的、感受如何、想怎么解决,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邀请女孩选定方法,适机给予鼓舞、引导和点拨,女孩便可能在这个遭遇中学会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敌人”相处,体验到隐藏在自己身上的力量。

结语

至此,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教育。《道德经》第49章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说,圣人常常不执著于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他们只是以百姓的观点和判断来执行实践。教育也一样。班主任放下主观,便容易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心灵,教育才真正开始。王晓春老师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建议班主任们要“沉得住气”,我想大概就是说不要急于做判断、下结论和指点,而应倾听、接纳和理性把握。这也是“对话式沟通”的意趣,它需要班主任们持有善意的立场和沉着的宽容去尊重、倾听,从“说教”走向“对话”的理念更新和对“共同解决问题”方法的践行便是对此具体而生动的诠释。

栏目:理论与实践

作者:孙有福 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325000


相关文章
·衡水中学100条“校规”09-14
·班主任建议:教会孩子这40条教养礼仪,开学更受欢迎!08-26
·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12-16
·高三学生毕业鉴定05-20
·一位班主任的震撼讲话:不要再以叛逆期为由,对抗父母!05-18
·[2020年12月13日班会课视频]衡水中学一分钟校园12-22
·班主任最牛励志讲话:学习上吃苦,一辈子受补!句句戳心!10-30
·老高三对新高三的金言忠告09-13
·十佳班主任评选:班级管理案例材料07-30
·二轮复习越学越差的调整方法03-11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