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时,要做好四件事:
(一)尝试回忆
尝试回忆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有哪些已经弄懂了?哪些不懂?哪些不完全懂?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1)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
如果自己能独立地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那就证明自己的预习和听讲的效果是好的,也就是在领会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基本上记住了。如果回忆不出来,就应当及时查找原因,以改进预习和听讲。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书本,也可以回忆完以后再看书。为了回忆时能更加专心,回忆的线索能更清楚的展现在眼前,使回忆能有个“支撑点”,可以用草稿纸把回忆的重点简要地写出来。
(2)可以提高记忆力
由于每回忆一次,都需要把头脑中“贮存”的知识“提取”一回,每“提取”一回,就能使知识强化巩固一遍。这对于提高记忆力自然是有好处的。可见,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复习方法。
(3)能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
有个学生在总结中说:“通过回忆,把老师上课讲的在脑子里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部分,那些没有记住的就往往证明自己还没有掌握好。”这话很有道理。实标上,回忆是学习成果或者说知识巩固程度的无声表达。如果回忆不起来,当然会着急地翻书查笔记;这就不仅提高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因为此时自然会把回忆不起来的部分作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重点。
(4)能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
课后复习时直接看书,要比尝试回忆“省脑筋”,但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往往不好。而尝试回忆,要追寻思索的过程,概括上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一旦想不起来时,就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这很费脑筋。一个经常搞尝试回忆的学生,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能逐渐养成好动脑筋的习惯。有人说过:“人们总是逃避艰苦的思考”,我们一定不要在思考面前做逃兵。
有的学生也抓课后复习,可是复习的方法却像看小说似地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读书时一看就明白,但一放下书本就什么也想不起来。如果离开书就不能独立地把所学的知识回忆出来,就很难做到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后的尝试回忆,也正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方法。
(二)看教科书
这是课后复习要做的第二件事,一般在尝试回忆后进行。
优秀生在学习时很重视教科书的使用,他们知道,教科书是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有经验的老师依据教学大纲,根据知识的科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一般写得非常精练、严谨和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
教科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共同依据,也是老师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如果不认真钻研教科书,不认真完成教科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无法掌握好中学的基础知识,也不容易使基本能力得到提高。抓住了教科书,也就抓住了基础和根本,这也正是优秀学生的聪明之处。
有些学生的教科书,学完以后看上去像一本新书一样,这不仅仅是因为保管得好,更重要的是他很少使用教科书,造成学习时抓不住要点,落后于别人。
由于课后复习时看教科书已不是初学,而是在预习、听讲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上课已经明白和记住的部分,就不必再花很多时间了,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看书时,可用彩笔把书上的重点部分,新概念或容易忽略的部分勾画标出,在书的四周空白处记下简要的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提示性的语句,以便以后再看时,能迅速抓住要点,回忆起关键的内容。
另外,在书上每出现一个新概念,就可以在教科书空白处的相应位置上把概念的名称写出来。这样,教科书又成了一本字典,复习时查找起来很方便。
有些学生,平时看书不注意对教科书进行上述“加工”,结果在考试复习时找不到重点,不知道该看哪部分好,所以,只好从头看起,结果弄得复习时间不够用,只得开夜车。有的学生在考前为了查找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急得满头大汗,这时你若拿过他的教科书一看,还像本新书一样洁净,难怪他无处可寻了。
(三)整理笔记
笔记本除了要用来做好上课的记录外,还应当在平时不断地“加工”,把笔记本变成在复习时真正有用的宝贵资料。
怎样整理笔记呢?
打开笔记本,先把笔记分成两部分:
(1)正页部分
笔记本右边的一页,主要用来记课堂笔记。在正页的右上角,用彩色笔写上这页笔记的题目,以利复习时查找。例如,在物理笔记的右上角写上“电流强度”、“电压”等等。
在正页的右侧,可用铅笔画一坚道,竖道右侧部分专门用来记上课的随笔。例如,听讲时自己的体会、疑问、老师强调的重点问题、容易出错的问题等。整理笔记时,先把上课没有记下来的部分补上,再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以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然后把笔记上记录的疑点弄明白,如果需要,把有关内容补进笔记本内。
(2)副页部分
笔记本左边的一页所记内容应当与正页的内容相关。在预习时,把涉及新课的一些旧概念、旧知识,从有关书上摘录下来写进副页,作为上课用的预备知识。
副页可以用来记以下的内容:
①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得不太好或已经忘记的旧概念、定理和公式等;
②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体会;
③听讲和看书时自己悟出来的重要体会;
④容易出现的错误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⑤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针对性强的精彩内容;
⑥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等。
如果平时下工夫把笔记整理好,一旦到了阶段复习时,一看笔记本心中就有数了。因为笔记线索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并记录着有关的旧知识和容易出错的问题等等,这样在复习时就大大节省了查书、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尤其在考试前复习时,只要看看笔记,看看自己平时劳动换来的成果,就可以迅速地把有关的学习内容回忆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整理好了笔记,就像准备好了组建知识大厦的“预制件”,有了这“预制件”,在阶段或专题复习时,就可以大大加快组建“知识大厦”的进程,或者说,可以大大加快知识系统化的进程。
笔记是为自己学习服务的,因此,笔记本必须具备个人的特点,应当根据自己对每个问题的掌握程度来决定笔记的详略。平时,要在整理笔记上花时间,但也不能占时过多,要根据实际可能提供的时间来决定整理笔记的深度和广度。在笔记本上可以使用一些符号,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以便节省时间。
有的学生天天记笔记,可是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时却从不顾及,甚至看到自己的笔记本心中就烦(因为乱或不完整),认为不如看书,那么,每天上课记的笔记,实际上是无效劳动,这种笔记自然不会有什么作用。
不少学生体会到,有了要整理出一份好笔记的愿望,学习时必然会更加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长久坚持下去,还真可以学到一点治学的本事呢!
(四)看参考书
现在,学习参考书很多,应当怎么使用这些参考书呢?
首先,要选好参考书。每门课程有一本主要参考书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作为一般性参考。至于哪一本书作参考书最好,可以请教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
其次,要在阅读教科书并对所学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去看参考书。当然,有时教科书过于简单,自学有一定的困难,这时,也可以先去看参考书,然后再去看教科书。
有一个优秀生在总结他的学习经验时说:“我觉得应该以课本为中心,在把课本弄懂弄通的基础上,再去看课外书,以便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这条经验是可取的。
第三,要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书的相关部分。
有一个大学生回忆他在中学的学习时说:“晚上,我至少要找出五六本书来对照着看老师讲的某项内容,此时看书可以说是一目十行,看到和老师讲得一样的,一扫而过。凡是看到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的,我就仔细阅读,争取学会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对同一问题加以理解,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原来概念的理解,而且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更主要的是掌握了看书的方法,养成了看书的习惯。”由于他能正确地对待参考书,所以他的知识面广,学得也很活。
拿到一本参考书,可以先大致翻一翻,了解一下基本内容。真正阅读时,则应当以老师讲授的内容,或自己发现的疑问为中心,先看主要参考书的有关部分,至于别的参考书的相应部分,一般大同小异,只要抓住每本书的长处,博采众长就可以了,不必每本都精读一遍。
当然,看完参考书之后,不要忘了把精彩的内容、精彩的题目摘进笔记本相应部分的副页当中。如果参考书是自己的,而没有时间摘录,起码也应当把有关内容的出处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再用时能迅速查到。
看参考书的时间要灵活掌握。在作业不多,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后复习时进行,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做作业有用的知识会钻研得更加透彻,做作业的难度也会大大下降,完成作业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作业的压力,阅读参考书只好在完成作业后进行,那就要根据所剩时间的多少,来决定看与不看,或者看多少参考书。在学习获得了主动权后,看参考书的时间也会逐渐增多,这会促使知识掌握向深度广度发展,使学习逐渐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