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不可不知的10条心理学规律
来源:高中英语教学交流
发布时间:2010-12-22 15:24:00
查看次数: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ZF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ZF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 相关文章
- ·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12-16·高三学生毕业鉴定05-20·母亲节特辑|中学生能为妈妈做的15件事05-09·高考壮行: 决胜高考 青春无悔!06-06·高考四科考试常态描述与温馨提示06-07·学习想开窍,这件事一定要做|学霸是怎么变成学渣的01-10·送给中等生的实用提分秘诀!09-14
- 最新文章
-
·“调→松→定→放→信”:应对高考失眠的五字心法06-03·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这4件事05-16·高考最后30天冲刺:从千题万题到三招闯天下05-12·班主任智慧:烂苹果效应——真相远比表象严重05-07·2025高考最后35天安排,具体到每一周!05-03·高三最后冲刺如何克服“克拉克现象”05-03
- 阅读排行
- ·高三学生自我鉴定模板05-20·高三学生毕业鉴定05-20·优秀的孩子是这样培养的(建议永久保存)10-20·2014届高三备考全年复习规划07-16·给“差乱班”班主任的N条有效的建议03-05·魏书生的班规班纪 (太有用了,班主任必备)05-06·名师激励学生的经典技巧三十九条10-20·高中生自我鼓励具体方法03-05·衡水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规程要求03-11·有些教育,老师确实无能为力!09-05
点击这里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