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查看首页

让高中学生生活得更优雅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4-08-09 08:04: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教育目标应该朝向:让学生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有幸福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让高中学生生活得更优雅

  摘 要: 在高考和物质双重挤压下的高中生们生活局促,心灵偏狭,亟待得到教育关怀,本文作者从日常教学关注到的层面谈了几点看法, 旨在探讨如何让学生自然、自由、自豪地生活。
关键词: 高中学生 生活 优雅

这两年,我所带的高中学生都是“90后”,某些评论说“‘90后’是颓废的一代”,作为师者,我不由得思索这些问题。的确,我们常常怨怪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怨怪他们缺少责任心和爱心,怨怪他们自私,缺乏骨气;我们常常担心这批孩子在高考负担下成为知识的储存罐、心灵的贫困户,在物质挤压下成为物质的奴隶、心灵的变形虫。但我们的某些评价未必公允。我觉得不是他们本身跟不上理想的道德标高,而是他们缺乏合理的诱导。合理诱导才是大德。只要合理引导,他们就会在时间中成长,获得进步,并学会担当。教育工作者理应帮助他们摆脱浮躁、浅薄、焦虑,让他们安全、温和、静定,让他们自然、自由、自豪地生活。换言之,让他们生活得更优雅。
1.读书立心,养气
今天的高中生,需要“养气”。“养气说”是一个从春秋时期流行到今天的重要话题。庄子说:“人之生,气则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高中生不仅要养生理之气,而且要养精神之气。刘勰认为养气的实质是“清和其心,调畅其气”,这也是培养的一个层面。浩然之气,正气,这是培养的又一个层面。当前的中学生们需要确立多个层次的“气”,以充塞精神行囊。毫无疑问,“养气”最重要的作用是对道德根性的培养,高中生需要这样一种心性涵养方法,来明事理,树修为。
读书是立心、养气的重要渠道。新课程标准下的必修和选修语文文本,都是极好的阅读资源。比如《诸子散文选读》,通过读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往圣先哲,学生们对入世、出世的生命姿态有了更多的理解,对于古代士人们洁身自守、勇于担当、安贫乐道、处变不惊等人格品质有了向往和追求。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汉语语言文字运用》等模块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中国文化太美。”曾经和学生在一起探讨中国小说和世界一流小说的差距,我说中国小说的缺点是太善于讲故事了,对人物的深层命脉触摸不深,语言缺乏诗意,思想不见肌骨,学生们当场反驳。他们认为《红楼梦》就是一部大书。我才发现,我阐述的命题有漏洞,应该是:中国当下小说和世界一流小说的差距。不久后很多同学都开始读外国小说,主动来和我讨论和辩论。他们能读世界之书,游目八方,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使人通过情感的共鸣而不断提高作为社会人的人性的净化,对于现代人巨大压力下非常态心理的疏导、调适、排解、诊治,都具有明显的作用。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文化品格的塑造。”读书,可以让学生养书香底气,增精神内力。
2.培养社会信心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需要找到社会皈依。和谐社会是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社会。信任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绝对不可丢弃。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对于他所依赖的这个社会的信心,才能产生安全感、幸福感、归宿感。
高中学生的社会角色逐渐展现,他们观察社会,参与社会评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他们毕竟视野不开阔,思考还不理性,看问题朦胧而稚嫩。师者应引导他们:社会中的矛盾不少,不良风气也存在,但不是社会的主流,不能只看片面,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不能仅以此为参照,想法狭隘,理想信念动摇。应看到社会的强大凝聚力,在汶川地震中,在玉树地震中,多少次大难之时,整个社会营造了爱的氛围,齐心协力谱写了一曲曲光明乐章。让学生树立乐观心理,当他们看到一小片乌云的时候,他们会说:“瞧,还有一大片蓝天呢!”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文章
·利用“鲶鱼效应”管理素质教育下的班级01-22
·让高中学生生活得更优雅08-09
·谈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效性06-02
·请你告诉我……01-10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